白内障怎么自查才靠谱?哪些症状值得警惕?

白内障离我们很遥远吗?

白内障是发生于眼球晶状体的疾病,因为晶状体蛋白质变性发生混浊而影响视力,出现看近看远都模糊的情况。作为全球普遍发生的致盲性眼病,我国大部分老年人正在经受白内障的困扰,而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包括他们的亲属,都不清楚自身是否患有白内障,应该如何治疗。

罹患白内障后,患者不仅会视力渐进性下降,容易摔倒,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还可能导致青光眼或葡萄膜炎等并发症,甚至有完全失明的可能。

易感人群有哪些?

白内障常见的人群主要还是老年人,我们称之为老年性白内障。但白内障并不是只在老年群体人中出现,一般来说,以下都属于白内障的易感人群,平时都应该积极自查,防范可能出现的失明风险。

易感人群

● 1、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 2、白内障家族史;
● 3、长期抽烟喝酒人群;
● 4、常处于腹泻、脱水状态人群;
● 5、长时间使用激素(糖皮质激素)或其他药物如麦角碱、缩瞳剂等人群;
● 6、长期烈日下工作或有接触辐射,如x射线、紫外线等人群;
● 7、患有糖尿病、高血压或心脏病的人群;
● 8、高度近视人群。

症状自查表:

白内障在临床上较明显的症状为视力渐进性下降,除此之外,以下症状也都是白内障的常见症状。

常见症状

● 1、视力逐渐下降;
● 2、老花眼突然好转或近视度数加深;
● 3、昼盲或夜盲;
● 4、看灯时,发现灯周围出现一圈光晕;
● 5、看东西变形、缺失;
● 6、重影或者复视;
● 7、色彩辨识度下降。

如出现上述症状,需要尽早前往专业眼科机构就诊。

两大致盲眼病的4个区别,别到失明还分不清楚

作为常见致盲性眼病的青光眼和白内障,两者关系密切,并且在发展过程中互相影响。两者均可导致患者视力下降、视野部分缺损、严重时可致失明。

可以说,青光眼和白内障的关系更像一对双胞胎。两者往往是同时发生或者先后发生的。
尽管有部分相似之处,但从诊疗结果来看,白内障经过科学规范的治疗大多可治愈,而青光眼的病程却是不可逆的。

青光眼和白内障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者之间又有哪些不同?

患者平时应该如何科学预防和治疗?

一起看看南昌爱尔眼科医院副院长刘学群从二者的致病成因、治疗手段以及发病症状等方面进行解读。



总得来说,白内障的绝大多数患者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解决视力问题。而青光眼在治疗后仍需终身随访、定期复查,防止视功能损伤。

发病慢就不管了?小心这个致盲眼病找上门

白内障的发病率究竟有多高?

数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人群白内障发病率约为80%。据此估算,我国白内障患者人数已达2.08亿,即每7位国人中就有一位是白内障患者。不仅如此,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加剧,2020-2025年中国白内障患者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3.6%[1]。可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都可能患上白内障。

作为致盲眼病,由于每个人患病轻重程度不一,病程进展不一,用眼需求不一,导致很多老年人对其知之甚少,并容易出现以下认知误区。

“只要还能看见就没关系。”

“不需要手术,点眼药水就好了。”

“吃点营养品就可以了。”

殊不知白内障是由于晶状体蛋白质变性发生混浊导致的视觉障碍性疾病。并随着病情发展,患者会出现视物模糊、单眼复视、眩光、近视度数增加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致盲。

更重要的是,吃药,点眼药水都无法治疗白内障。晶体的混浊无法逆转,只有手术才是治疗白内障的有效手段。

面对这种致盲眼病,我们需要了解什么?哪些人的病程发展更快?有没有办法延缓白内障的发生?听听广州黄埔爱尔眼科医院副院长武哲明的专业说法!





参考资料:[1]格隆汇研究:《这条医疗器械黄金赛道,龙头近3年业绩增速竟高达40%!》2020年10月20日

年轻时做了近视手术,以后还能做白内障手术吗?

一个人有没有可能同时患上近视眼、白内障、散光等多个眼部问题?

答案是肯定的。如果年轻的时候有近视,伴随年龄的增长,晶状体逐渐混浊,那么年老后既有近视和白内障的概率极高。

从理论上来说,近视患者长时间视物过近也会影响、加速白内障的发展,因为视物过近会使眼内控制晶状体的睫状肌收缩和晶状体膨胀,从而引起眼内对晶状体血供的减弱,血供不足可能导致晶状体的营养受到影响,长此以往的晶状体物理性变凸和血供不足会引起白内障的早期发生。

随着现代激光手术的开展和普及,大家都逐渐认识到,通过激光手术能够帮助人摘掉眼镜、矫正视力。与此同时,飞秒激光也因其手术精准度更高、更安全以及术后恢复快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在白内障患者的治疗中。

那问题来了。

● 当一个人先后患有多个眼部问题时该怎么办?

● 小小的眼球可以重复手术吗?

● 重复手术会不会有危险?

● 年轻时做过近视手术,晚年还可以再做白内障手术吗?

针对大家关心的几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副院长王勇的专业解答。



通过专家解说,我们可以知道,近视手术和白内障手术虽然都是眼部手术。但由于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不尽相同,因此不存在做完近视手术后就不能做白内障的说法。

单从手术方式来看,近视手术是采用飞秒激光切削角膜,从而改变角膜曲率。让光线进入眼睛后,重新聚焦在视网膜上,达到近视矫正的目的。是一种眼表手术,对眼球内部其他组织不会造成影响。

最后,王勇院长提醒各位,尽管两者之间互不影响,但做过近视手术的患者由于切削了角膜,使得角膜曲率发生了变化,这将导致白内障手术时对眼部结构参数和人工晶体度数的测量与计算发生改变。因此当近视手术患者步入中老年后,如有白内障手术需求,需要去专业的眼科机构及医院进行检查,以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长期戴隐形眼镜,还可以做近视手术吗?

  自从有隐形眼镜之后,很多近视眼都毅然扔掉厚重的框架眼镜,投奔了隐形眼镜的怀抱。

  但是长期戴隐形眼镜后,有不少佩戴者忍不住吐槽:戴下来,眼睛总是免不了觉得干涩,甚至有异物感。也经常有患者担心,“我经常戴隐形眼镜,眼角膜会不会变薄?如果以后想做近视手术还能做吗?”

  爱尔眼科覆盖亚洲、欧洲、北美洲,共享全球眼科智慧。了解更多眼科知识,可以直接在线咨询。

近视手术安全吗?看完你就知道了!

很多人因为近视,影响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在听说近视摘镜手术后都想要跃跃欲试,毕竟镜框眼镜实在是太麻烦了。但是一方面又担心近视手术是否安全,所以犹豫不决。那近视手术到底安不安全呢?小编来为你解答。

近视手术的安全性
 
近视手术不是你想做就能做的,术前必须经过严格检查!以确保手术的安全!
 
在每一位近视患者手术前,都要进行长达一个小时左右的术前检查,从而把不适合做手术的人给筛选出来。
 
另外,近视手术每次激光脉冲时间短,穿透力弱,激光切削也仅在角膜上操作,不会穿透角膜进入眼内,因此不会伤及到眼内组织,没有失明的风险。
 
因此过于担心近视手术安全问题的小伙伴,可以放心了!

哪些人不能做近视手术?
 
近视手术对于年龄有严格要求,通常要在18~50岁之间。
 
因为未成年的眼轴还在生长变化,近视度数不太稳定,需要等成年后度数稳定才能考虑。
 
一些患有眼部疾病和身体状况不好的人,也是不适合近视手术的!
近视手术的禁忌症:
 
1、屈光度数不稳定, 重度弱视;眼及眼附属器活动性炎症、肿瘤;全身系统性疾病或精神疾病,如癫痫、癔症等至无法配合检查和手术的疾病。
2、全身患有结缔组织疾病和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等)严重甲亢或甲亢性突眼。
3、严重的眼附属器病变,如眼睑缺损和变形、严重眼睑闭合不全;角膜切削区手术后或具有外伤史、严重眼表或眼底疾病。
4、圆锥角膜或可疑圆锥角膜;其他角膜扩张性疾病及变性;严重的角膜疾病,如明显的角膜瘢翳、角膜混浊、边缘性角膜变性、角膜基质或内皮营养不良或其他角膜疾病。
5、重度干眼症、干燥综合征,严重影响视力的白内障;未控制的青光眼;眼外伤、角膜移植术后、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
 
医生根据个人的身体检查情况进行评估,建议不能做的,那就不要硬来!好好听话!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对近视手术的安全性有了一定认识。想摘镜但不确定自己能不能做近视手术的小伙伴,一定先去正规医院做专业的检查。

ICL手术究竟有没有后遗症?

当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小编忍不住环顾了一下四周。此刻,办公室内曾经做过ICL手术的好几位小伙伴,正忘我的投入在自己的工作中,他们中最早做ICL手术的如今已经几年了,现在眼睛都很健康。
 
谈起ICL,很多近视朋友担心手术风险、有没有后遗症之类的问题。将心比心,这样的疑虑无可厚非。做任何一项手术前,只有自己了解清楚了,才能决定自己是不是该做,是不是能做。
 

关于ICL手术我们还是要从科学的角度去衡量它,那么到底安全性有多高,有没有后遗症?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说说清楚。

01
手术原理
 
ICL人工晶体植入术是一种做“加法”的手术,通过在眼内植入一枚特殊的“隐形眼镜”,从而矫正近视。它不移除任何眼部组织,更不会破坏到眼底和视网膜,因此,从原理上来说,是非常安全的。
 
02
技术过关
 
先科普下,不管是什么手术,在临床应用之前,都会经过无数次的临床试验和专业验证,才能得到官方的正式认可和推广。
 
ICL手术也是一样。只有得到审核机构批准方可开展手术。
 
03
广泛认可
 
历经二十余年的发展和技术沉淀,ICL手术已经达到了相当成熟的水平,在全球各地广泛开展
 
综上所述,ICL手术在技术上和安全性上已经可以保证,手术不会带来后遗症。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ICL手术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检查,术前检查可以确认能否手术,排除手术禁忌症;提供准确的手术数据;完善的术前检查,可以使医生在手术前更多更好的掌握近视患者的眼睛情况,同时为患者选择适合的晶体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