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ICL手术我们还是要从科学的角度去衡量它,那么到底安全性有多高,有没有后遗症?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说说清楚。
作者: 渭南爱尔眼科
近视手术的真真假假,可能第一个你就搞错了
不管是因为大学某些专业的要求,还是自己有摘掉眼镜的需求,近视矫正手术(即屈光手术)都变得越来越热门了。关于它的传言也是层出不穷:「这手术不能做,不信你看,做手术的大夫们都戴着眼镜呢!」「可是,做了手术,近视就能治好了呀」……
众说纷纭,到底哪些是真的呢?下面,鉴定一下网络热门近视手术传言。
一句话,屈光手术改善了视力、摘掉了眼镜。但目前,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屈光手术,都是通过改变眼睛屈光状态改善视力,并不能根矫正近视。
手术和佩戴框架眼镜、佩戴角膜塑形镜一样,都是矫正视力的方法,而不是的方法。
当然不是!年龄只是适应征适应症之一!
在屈光手术专科门诊,手术年龄往往是大家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对此,长沙爱尔眼科医院屈光专科主任马代金教授表示,年满18岁并不是手术的唯一参考标准,能不能做手术,还得从以下角度来进行评估。
近视度数要相对稳定,2年内进展不超过100度。马代金教授表示,有部分近视患者,因为考试、求学等原因,有着强烈的摘镜需求,但经询问,发现其中很多人的屈光度数都不稳定,每年增长大于50度,或两年内增长超过100度,这种情况我们通常不建议立即接受手术,目的是避免患者做完手术后,度数反弹或者复戴眼镜。
假的,大夫只是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方法而已。
近视矫正手术是一个需求性的手术,有坚定摘眼镜需求的人,当然可以选择做。不过,如果已经习惯了戴眼镜,不想为了摘掉它做个手术(所有手术都是有风险的),也可以不做。(举个栗子:不是每个塌鼻子都会选择做隆鼻手术吧)
佩戴度数适当的框架眼镜,不仅不会加速近视度数增长,还能有效地矫正视力、控制度数增长。是低成本且方便的视力矫正方案。
而且吧,学医很废眼的…近视度数超过 1000 度洒洒水,你怎么知道大夫不想做手术呢?可能,是真的,达不到术前要求。(角膜过薄、近视度数过高、度数增长不稳定等等……都不适合做近视矫正手术的)
还有,为啥只看没做的?也有做了的呀。
近视矫正手术能矫正视力,为有强烈摘镜需求的人提供了一个机会。但是作为手术,它是有自己的风险的。在进行手术前,一定要进行充分的了解和评估——了解手术的风险和收益,进行完善的检查,评估自己是否适合进行手术。
近视度数多高才算高?
一般来说,度数在300度以下为低度近视,300度至600度之间为中度近视,600度及以上属于高度近视,而1000度以上可以称为超高度近视。
而市场上主流的近视手术大体分为两类。激光近视手术和ICL晶体植入术。
飞秒、全飞秒激光手术主要用于矫正1200度以内近视和散光,它对角膜厚度和个人眼部情况有严格要求,而ICL晶体植入术通过植入人工晶体来矫正近视,类似于植入一枚比头发丝还薄的“微型隐形眼镜”,可以矫正高达1800度以内近视、600度以内散光。相比飞秒激光,ICL矫正近视度数更广,而且ICL材料中含有紫外线阻断基因,可以阻止有害紫外线进入眼内,从而有效遏制了因紫外线引发的相关眼病。
ICL晶体植入术无需去除或切削角膜组织,植入晶体可以随个人需要取出或更换,十分灵活和人性化。相对普通近视,高度近视者角膜更薄。因此,高度近视、超高度近视以及角膜薄而不适合激光手术者,ICL晶体植入是理想选择。
做近视手术老了之后会失明吗?
有些近视眼小伙伴本来想做近视手术,但一听说关于近视手术的传言,就吓得自己“畏手畏脚裹足不前”。比如有一个传言,近视手术老了之后会失明,这太吓人了,可是它是真的吗?
老了之后眼睛失明的
主要原因有哪些
要想知道近视手术后老了眼睛会不会失明,首先要知道近视手术是怎么做的,以及眼睛失明是因为什么原因。
激光近视手术是通过在角膜上切削一个凹透镜来矫正视力,主要影响的是角膜,不会影响到眼睛的其他部分,并不会造成眼睛失明。
ICL晶体植入术则是在眼内植入一枚特殊的隐形眼镜,不会改变眼球其它结构,同样不会造成眼睛失明。
人老了后失明一般是什么原因造成?主要是白内障、青光眼、黄斑病变等等致盲性眼病。老年性白内障、青光眼、老年黄斑变性等眼病本身就和年龄密切相关,年龄是影响发病的重要因素,这和做不做近视手术没有关系。
想做近视眼手术
需要通过严格的术前检查
在爱尔眼科,所有近视手术在做之前会进行严格的术前检查,评估手术风险。会检查包括角膜厚度、角膜曲率、角膜地形图、眼底检查等20项左右的术前检查项目,只有所有指标都符合手术要求,才能接受近视手术。
比如,激光近视手术是在眼角膜上开展,会切削掉一定的角膜,但是,它首先会保证你剩余的角膜厚度在安全范围之内,如果角膜厚度不够,是不能做激光近视手术的。
另外,激光近视手术是受国防部征兵体检,公务员警察体检,民航飞行员体检明确认可的,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做激光近视手术老了之后会失明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
如果你想做近视手术,建议你还是先做术前检查,看你符不符合条件,有什么疑问可以咨询眼科医生,远胜过道听途说。
爱尔眼科是全球连锁,覆盖中国、美国、欧洲、东南亚,近视手术技术与欧美国家同步。在线咨询可了解更多手术和医院详情。
做近视手术的年龄是?
在网上,有一些近视眼很关注做近视手术的年龄是什么时候。其实,做近视手术对近视眼的年龄还是有一些讲究的,年龄也跟每个近视眼的个人情况相关。
什么年龄段的人做近视手术最多
从实际来看,接受近视手术的主要以年轻人为主,在18到40岁的近视手术患者最多。并不是不在这个范围的就禁止做近视手术,但确实以这个年龄段的近视手术者最多。
未成年人能不能做近视手术
在中国卫生部颁布的中国卫生行业标准《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质量控制》里面,年龄未满18岁属于近视手术的相对禁忌症,但不属于禁忌症(属于禁忌症的人群是禁止近视手术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原因是未成年人的近视度数不太稳定,由于学业、课业等压力,正处于近距离用眼的高峰期,容易造成近视度数快速增长,因此不建议不接受近视手术。
但如果年龄接近18岁,近视度数一直长期稳定,经过检查其他条件符合,也是可以考虑近视手术的。
为什么老年人做近视手术比较少
强调一下,中老年人并不是不能做近视手术,主要原因是中老年人已经接近或处于出现老花眼、白内障的年龄,人体老化之后,出现老花眼、白内障的概率极大,如果做完近视手术没多久,就因老花眼、白内障等造成视力下降,那近视手术意义不大。其次,不少老人因为眼部疾病也不能做近视手术。
其实,不妨考虑爱尔眼科的焕晶白内障手术,可以连白内障、近视眼、老花眼、散光等“一网打尽”,一次手术解除多个眼部烦恼。
到底什么时候做近视手术
如果你的近视度数十分稳定,眼睛检查后又符合手术条件,如果你因为考试、就业、学业等必须解除近视障碍,或者你就是单纯觉得近视和眼镜不方便,那么,做近视手术的年龄或许就是现在。
为什么?因为近视手术早做早享受,同样的手术价格,做的越早享受的时间越长,只要你符合手术条件。
年龄先不说,你还是先去做个眼睛检查吧,如果万一不符合条件,童鞋,一切都是白搭。
现在做了近视手术,20年后会怎么样?
我们写了很多关于近视手术的科普文章,但是,大家对于近视手术还是有许多疑问。比如,很多人担心,我现在做了近视手术,老了之后会怎么样?20年后眼睛会有什么问题?
做了近视手术
20年后会怎样?
做近视手术的绝大多数是年轻人,即使你现在是小哥哥、小姐姐,20年后你也步入不惑之年。当你有拿起手机(假设那时候手机还在的话),你会发现手机上的字体开始变的模糊了,但是看远处依然清晰。没错,那时候你可能会开始出现老花眼。
不仅如此,当你年纪大了之后,许多跟老年人密切相关的眼病也可能会悄悄出现。比如老年性白内障、老年性黄斑病变等等。
老年人视力下降
跟近视手术相关吗?
有些人担心,现在做近视手术很爽,但是会不会埋下隐患,甚至有人担心老了之后会瞎。
人老了后,可能会开始出现老花眼、白内障、眼底病等老年眼病,即使不做近视手术,这些老年眼病也依然可能发生在你身边的同龄人身上。近视手术虽然帮你摘掉了眼镜,但是不能改变年纪大了容易出现眼病的客观事实。
比方说,高度近视眼本身视网膜比别人薄,出现高度近视并发症的概率比其他人高,这跟你做不做近视手术都没有关系,如果日后出现了高度近视并发症,那也是高度近视本身的原因,不能说是近视手术的错。
其实,担心近视手术老了后有危险、老了后会瞎根本没必要,因为你去眼科问一问,就会发现许多眼科医护人员、眼科医生家属等,都曾做过近视手术,许多影视明星甚至运动员都是近视手术的受益者。
总之,如果你符合近视手术的条件,不用担心做完近视手术后老了之后的问题,如果你强求手术却又不符合手术条件,那确实会存在风险。
近视也分类:这种近视太危险!
关灯玩手机?通宵玩电脑?这是不是你日常的伤眼“骚操作”? 屏幕前的你也许觉得「致盲眼病」离自己还很遥远,因此肆意高强度用眼、给眼睛增加负担、不注意用眼卫生……殊不知很多致盲眼病的隐藏能力很强,早期很难发现!
比如,近年来有年轻化的趋势,但却容易被忽视的病理性近视眼底并发症,急需要我们留心关注!
近视度数比较高的人(度数大于600度或眼轴大于26mm),除了视力较差之外,还伴有眼底病理性改变的话,就被称为病理性近视。
一般来说,近视度数越高眼轴越长。

眼底的精密组织在眼轴前后径变长的情况下,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比如豹纹状眼底、黄斑出血、周边视网膜变性、周边视网膜裂孔、后巩膜葡萄肿等,同时发生视网膜脱离、劈裂的风险要高很多,而且这些并发症会造成视力的进行性损伤,甚至致盲。

首先,在儿童青少年阶段,一旦发生近视,建议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医学验光,了解眼部的整体情况,排除其他眼病的可能,并在医生指导下对近视进行控制和矫正,避免发展成为高度近视。

另外,如果已经发展成为高度近视,建议每年进行一次眼底检查,尽早发现问题尽早干预治疗,尽量减少视力和视功能的损失。遇到视力突然下降、视物变形有黑影等情况时,一定要立刻就诊。

欧堡Daytona免散瞳超广角激光扫描检眼仪:用于眼底照相
最后,不管近视与否,我们都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过度用眼或者用眼不当,都可能被不同程度的眼病盯上,千万不要等到视功能已经受损时后悔莫及!
除了近视,散光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提到屈光不正,我们往往会在第一时间想到近视。然而,同为并列关系,散光的存在,则更像故事里的配角,常游离在被忽视的边缘。那么,散光到底是什么?对眼健康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如果说单纯的近视眼,是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在视网膜前形成一个焦点;那么有散光的眼睛,则是形成不止一个焦点,而是多个。由于不能形成一个精确的聚焦点,所以,有眼睛散光的人,看东西往往会出现虚影、重影、看远看近都不清晰的情况。
按照表现形式,散光又分为规则和不规则性的。规则性散光,多是由于角膜的屈光能力不同所致,通常和近视或者远视同时存在,可戴镜矫正;而不规则形态的散光,往往是因为眼球屈光系统的各个屈光面不光滑。这种情况下,框架眼镜的矫正作用则略有局限。
散光度数较大的人,多与先天遗传因素有关,即父母当中至少一方存在高度散光。此外,不当的用眼行为,如经常性揉眼睛,可能加重散光情况。还有一些角膜疾病或眼外伤,也可能引起散光,如圆锥角膜。
1)框架眼镜
散光并不难被发现,常规的视力检查就可以。规则性的轻度散光一般不会对视力造成较大影响,但可能加重视疲劳。出现眼疲劳等临床症状时,建议戴镜矫正。青少年儿童处于视觉发育期,发现有散光度数应充分矫正,避免给视功能发育带来不良影响。
2)角膜接触镜
框架眼镜对于不规则性散光和高度数散光的矫正效果,往往不尽人意。相较之下,更建议使用硬性角膜接触镜,即RGP镜片矫正。这种镜片直接接触角膜,能充分发挥泪液透镜作用,有效消除角膜散光,减少像差,提高视觉质量。
3)近视手术
无论是单纯性的散光,还是和近视、远视同时存在的散光,成年人除了上述矫正方式,也可以选择近视手术,矫正600度以内的散光。通过手术,可一次性矫正当下存在的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不正问题。不过,近视手术不是人人都能做,需要通过严格的术前检查后,由医生评估确定才行。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不良的用眼习惯会引起或加重散光度数。如,躺着趴着看书、斜眼眯眼看东西、喜欢揉眼睛等,这些不当用眼行为都不可取。养成科学用眼习惯,保持正确的用眼姿势,是预防屈光不正有力的做法。
牵头中科院区域重点项目,爱尔眼科多项科技成果面世

全自动智能眼底检测仪面世、针对青光眼等基础眼病的诊断及预测方法有了新突破……8月18日,“Eye China湖南省与中科院合作项目推进会暨爱尔数字眼科科技会客厅”活动在长沙举行。历经一年多的不懈努力,中科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区域重点项目“面向眼健康管理的智能无人巡诊系统及大数据平台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项目在爱尔眼科和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联合牵头下,在眼底影像辅助诊断、眼科智能装备、眼健康知识图谱、大数据中心建设等多个方面均取得技术突破,研发的产品也在临床实际中开展了示范应用,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答卷”。
作为EyeChina 2022眼健康发展国际论坛暨爱尔眼科20周年庆典的系列活动,爱尔数字眼科科技会客厅也迎来第一期活动,邀请到全国政协常委、国际核能院院士、清华大学张勤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黄维教授,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陈益强研究员、北京科技大学班晓娟教授、湖南大学彭绍亮教授等五位嘉宾做主题演讲,从各自领域给眼科数字化和科技化的发展带来新思路。
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邱显杰副处长、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王勇处长、湖南省科技厅曾立新副厅长、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许文琳副处长、长沙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新良等相关部门、机构的领导和专家出席了会议活动。

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邱显杰副处长在会上致辞

中科院武汉分院科技合作处王勇处长致辞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曾立新在会上致辞
长沙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新良在会上致辞
在各位嘉宾的见证下,爱尔眼科在会上重磅发布了“创新驱动,科技爱尔”数字化战略报告,立足20周年的新起点,全面开启“科技爱尔”新的发展篇章,致力于用共享全球眼科智慧的技术与服务,为中国老百姓提供国际前沿的眼科诊疗与服务。
中科院项目,爱尔眼科多项科技成果亮相
作为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 计划)的区域重点项目,“智能眼康”由爱尔眼科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牵头,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等多家单位参与。
会议现场
项目于2021 年 4 月启动,主要针对基础眼病防治和青少年近视防控,全力构建以眼健康大数据平台为基础的智能眼健康管理体系,从而普惠广大眼病患者,全面提升全民眼健康水平。
历经一年多的推进,“智能眼康”项目取得了丰富的研发成果,比如:针对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老年性黄斑病变等基础眼病的诊断有了智能辅助的新技术;全自动智能眼底检测仪通过嵌入寒武纪芯片,或将辅助医生进行临床诊断;眼科知识图谱的构建将实现眼健康知识普及和眼健康的全流程管理;爱尔大数据中心建设运用流式计算新技术将为眼病精准化治疗和早期干预奠定基础。
“智能眼康”项目爱尔眼科方负责人戴伟伟博士介绍,这些技术成果将有效助力解决国内专业眼科医生稀缺、基层医疗资源匮乏等问题,大幅度提高医生临床诊断的效率与精准性,将更好地服务更广大民生健康。
作为一家拥有全球医院规模、优质诊疗能力的眼科医疗服务集团, 随着大批原创性、可落地转化的研究成果的陆续面世,爱尔眼科无疑将更加切实地为广大眼病患者提供更高质量、更便捷可及的眼科医疗服务。
“智能眼康”项目爱尔眼科方负责人戴伟伟博士在会上发言
数字眼科科技会客厅打造科技创新窗口
承载着科技梦想的种子一旦破土而出,必将蓬勃不息聚力行远。
在7月30日举行的Eye China2022眼健康国际发展论坛暨20周年庆典活动上,爱尔数字眼科研究所正式揭牌成立,8月18日,爱尔数字眼科研究所举行了专家受聘仪式,聘请张勤、陈益强、黄庆明、王兆其、赵屹、高林等专家为爱尔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数字眼科合作导师,聘请陈益强研究员为学术所长,聘请高林、谷洋为副所长,聘请李淳芃、崔文娟、李佟、蒋鑫龙、孙涛、徐和平、刘汉生、蓝卫忠、马红婕、林丁、段宣初、秦波、曾庆延、袁洪峰、王一、周奇志、高朋芬、王勇、胡建斌、陈忠平、李丹杰、游玉霞、白玉靖等专家为特聘研究员。
受聘仪式现场
数字眼科研究所是爱尔眼科顺应数字化转型,打造的一个创新资源聚集、产学研协同、数字化赋能的新型科技创新平台,将融合眼科学及视觉科学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学科,布局前沿性和应用性的关键核心课题,联动遍布全球的眼科医疗场景展开示范应用,推进眼健康服务模式创新,为眼科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会上,数字眼科联合实验室发布第一批开放课题并作阶段性进展报告,涉及眼科服务联邦协同平台、远程手术视听触感知交互技术、基于多模态信息的老年黄斑变性AMD高精度辅助诊断研究、真菌性角膜炎智能辅助诊断研究及算法、大数据安全防护技术等5大方面,将立足于产业发展的需求,开展计算技术赋能眼科的关键技术、诊疗设备及系统应用等相关合作,拓展产业化应用。
此次会议发起的爱尔数字眼科科技会客厅旨在打造前沿技术和未来诊疗理念的分享互动空间,将成为爱尔眼科一个长期的科技系列活动。第一期活动邀请的上述国内五位顶尖院士、教授、专家,分别从不确定动因理论、柔性电子技术、联邦学习、虚拟现实、元宇宙与数字医疗等方面带来主题演讲,为数字眼科创新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带来新思路、新理念。
张勤院士针对“动态不确定因果在全科临床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作主题演讲
黄维院士作“以柔性电子技术引领科技创新”的主题演讲
陈益强研究员针对“联邦学习协同平台”作主题演讲
班晓娟教授针对“联邦智能图像分析与物理仿真辅助诊疗”作主题演讲
彭绍亮教授针对“基于超算的元宇宙数字疗法与电子药”作主题演讲
“科技会客厅代表着爱尔开放包容的姿态和创新无止境的情怀。”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董事长陈邦表示,爱尔眼科已陆续推动了与国内外多家知名高校的战略合作,在医院共建、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等领域发挥优势、深入合作,“未来,爱尔眼科将以眼科技术创新应用为导向,以市场供需联动为路径,通过医疗服务场景创新实现技术的迭代升级,促进人工智能在眼科医疗领域的更高水平应用、更高质量发展。”
爱尔眼科董事长陈邦在会上发言
瞄准眼科AI技术,发布数字化战略
医学发展永无止境,科技探索永不停息。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眼科技术前沿新趋势发展如何?智能设备发展方向在哪?行业还有哪些痛点亟待解决?
作为深耕眼科领域、致力于推动中国眼科事业发展、为全球眼科继续做出贡献的爱尔眼科,将以更大的责任担当更大的作为。
会上,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全球总裁李力作“创新驱动,科技爱尔”主旨报告,发布了爱尔眼科数字化战略。
李力总裁介绍,爱尔眼科将紧跟国家发展战略,顺应国家政策引导,紧密结合患者和社会的需求,用数字化赋能眼科发展全链条,大力发展眼科人工智能产业链。
按照战略报告,爱尔眼科将通过打造数字化眼健康科普教育、智能化客户服务管理、数字化临床管理、数字化教育培训、数字化科研管理、数字化经营决策等几大系统,在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三个层级上,结合人工智能场景进行智能诊断设备、培训设备、科普机器人、手术机器人、眼科医生及护士等多个AI技术的研发,“我们将通过全球化布局,以医、教、研、防、产、投协同战略,为推动人类眼科学和视觉科学发展做出贡献。”
爱尔眼科全球总裁李力发布爱尔眼科数字化战略
陈邦董事长表示,未来,爱尔眼科将以全局性、前瞻性的思维洞察行业发展趋势,汇聚全球眼科智慧,着力打造“1+8+N”世界级、国家级和区域级眼科医学中心,构建全球化平台上的眼健康生态圈,切实提高中国整体的眼科医疗能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为人类的眼健康事业贡献智慧与力量,“使所有人,无论贫穷富裕,都享有眼健康的权利”。
爱尔眼科教育与科技管理中心总监向斌主持会议

会议合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