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ye.com
初访爱尔

《2022中、欧国际近视手术白皮书》陕西站重磅发布!

时间: 2022-06-28 来源:爱尔眼科

6月25日,由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爱尔眼科研究所发布《中、欧国际近视手术白皮书》大数据报告(以下简称《白皮书》)陕西站发布会在西安赛瑞喜来登酒店隆重举行。

会议现场

会议现场

大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爱尔眼科陕西省区CEO刘乐飞先生、爱尔眼科集团陕西省区副院长张德秀女士、爱尔眼科集团屈光学组专家博士生导师彭艳丽女士、爱尔眼科集团陕西省区屈光学组组长郭永红先生、爱尔眼科集团陕西省区屈光学组副组长赵瑞博先生、爱尔眼科集团陕西省区屈光学组副组长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研究生导师李康寯先生等出席会议并发表致辞。

爱尔眼科陕西省区CEO刘乐飞先生(左三)

爱尔眼科陕西省区CEO刘乐飞先生(左三)

爱尔眼科集团屈光学组专家 博士生导师 彭艳丽女士(右四)

爱尔眼科集团屈光学组专家 博士生导师 彭艳丽女士(右四)

据悉,《白皮书》选取2018-2021年四年间,在中国境内爱尔眼科医院和欧洲地区爱尔眼科旗下医院接受近视手术的人群,通过对覆盖中国、西班牙、德国、奥地利、意大利5个国家,年龄从18-84岁不等,共近百万名患者、超183万眼的近视手术有效数据进行分析,对不同地区的不同年龄段、近视手术人群的手术方式、术后效果等多维度,深度剖析了中、欧近视手术现状,形成报告。

白皮书发布推杆仪式

白皮书发布推杆仪式

发布会现场,眼科学博士、暨南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彭艳丽博士结合临床经验对《白皮书》进行了详细解读。过去四年来,近视手术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021年近视手术量同比2018年增长将近翻一番,加之后疫情时代,“上班族”面对电脑、手机屏幕的时长显著增加,导致用眼过度、疲劳,视觉质量下降。2021年相比2020年增长了22.5%,通过手术摘镜已成为全球现象级热潮。

从年龄层面来看,中国选择近视手术人群趋于年轻化,平均年龄为25.5岁,以20-24岁的“学生党”占比较高,超过4成,且近视手术量高峰期集中在每年夏季。而欧洲的近视手术人群趋于职场化,平均年龄为33.3岁,以25-29岁的“上班族”占比最高,达26%,近视手术量高峰期集中在每年春秋两季。

彭艳丽教授表示:“随着科技创新与临床应用的结合越加紧密,近视手术将进一步向‘个性化、定制化’发展,以满足广大近视人群对更高视觉质量的追求;未来我们会继续利用爱尔眼科全球化布局与数字化平台的协同,开展覆盖范围更广、更多人群的近视手术多中心课题研究,助力实现‘共享全球眼科智慧’,促进行业学术发展。”

彭艳丽博士解读白皮书

彭艳丽博士解读白皮书

复查作为近视手术的安全保障,尤为重要。《白皮书》显示,在中国,爱尔眼科异地复查服务占比达9.5%。随着“学生族”赴外地求学,术后异地复查服务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方便患者术后异地复查,爱尔眼科陕西省区在此次会上同时发布了“全球复查小程序”。

“爱尔屈光全球复查小程序”正式发布

“爱尔屈光全球复查小程序”正式发布

只要在爱尔眼科医院接受过近视手术的患者,数据都将准确同步,覆盖亚欧美三大洲;无论近视人群在哪里接受手术,只要在有爱尔的地方就能一键预约、轻松复查;小程序会根据近视人群所在位置为其推荐最近复查医院,并在复查前进行提醒,更便捷地保障术后安全。

圆桌访谈

圆桌访谈

针对民众对近视手术的认知误区及疑虑,发布会现场还特别设立了圆桌访谈,就近视手术的技术革新、手术要点、典型案例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

20年来,爱尔眼科不断追求国际领先技术。从2005年引入中国第一台飞秒激光到推动全飞秒技术覆盖全国;从引领ICL手术在高度近视矫正的发展,再到推出“飞秒ICL手术”;从打造“精雕近视手术”到推出“睛新”老花矫正手术,爱尔眼科正在引领屈光手术行业迈向“高清视觉、全程定制”的个性化手术时代。 

上一篇:
下一篇: